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化宋 第18节 (第1/3页)
??他翻开手中的小书,其上尽是蝇头小字,却十分清晰,这里今年朝中的三经新义考题,还有馆阁文章,原本他还舍不得买,好在后来书市有了这油印的小本,一本只卖一百三十文钱,比那雕版书便宜了五倍有余,这才让他能轻易出手。 ??三经新义是王荆公的著作,王荆公变法时,科举取士都是按这三经新义来,王公变法失败后,曾经废除过一段时间,后来新党复位,变法重开,这天下又重新以三经取士,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。 ??其中的理论便是善理财者,民不加赋而国用足,王洋对此也深以为是,用王公法后,方有钱财入国库…… ??他趁着学堂中的炭火还未燃尽,坐在窗边认真翻看,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。 ??过了一会,一名中年妇人左手拿着一本小书,右手牵着一个哇哇大哭的小孩,有些羞愧地走了过来:“先生……那个,实在是对不住,我家狗儿刚刚偷您的书——” ??“我没有、我没有!”那小孩尖叫着,哭得声嘶力竭,“那是我捡到的!哇——哇——” ??“闭嘴,还敢顶嘴!再哭晚上不许吃饭!”那妇人一巴掌拍在小孩头上,然后又抬头,讨好地递上一本书,“先生,您别生气,看看有没有损伤……” ??王洋有些困惑地接过,随手打开,便笑道:“你错怪孩子了,这书不是我的。” ??“啊,不是您的啊……”那妇人有些尴尬,“那就送给您了,希望您不要嫌弃。” ??“好,先放我这里,回头若有人来找,你让她来寻我便是。”王洋微笑道。 ??那妇人憨厚地笑了笑,瞪着小孩:“那我不打扰您了。” ??王洋点头,目送一大一小离开,将那还有许多空白的册子放在一边,就要拿起旁边的《三经新义》,放下时,他的目光随便瞟在翻开的那页上。 ??然后,按住《三经新义》的手,缓缓松开,移向了那本无名书册。 ??“生产力和生产关系……”他好奇地拿起了本子,念出了那一页的第一句话。 ??第27章 有恒产者 ??王洋祖籍蓬莱, 地处登州,那里原本是也是一处兴旺之地,与辽东之地隔海相望, 只有两百里海路, 商贸往来,极是繁华。 ??可惜宋辽盟约后,为了禁止辽宋之间的海运走私, 登州便被禁了海运,这个地处偏远的小城便荒凉下来,留下一个沙门岛成为罪臣发配之地。 ??幼年时, 他家中为了父亲求学, 吃了不少苦头,很是清贫,他也见多了无地客户在佃租时的苦难与艰辛。 ??后来父亲中了进士, 接受了新党的拉拢, 然而元丰至靖国短短十五年时间,便经历了三位皇帝、两位太后执政,变法废法来回五次,新党旧党在朝中厮杀得天翻地覆,他的父亲也因此起起落落, 直到如今。 ??王洋受家学影响,自然是极支持王相变法, 也时常颂读王公的变法文章,想学有所成,要一展所才, 可内心深处, 却总会有重重的疑惑…… ??为何王公变法推行数十年, 说是富国强兵,可百姓却过得更苦了? ??青苗法明明是利于天下庶民,但强行摊派、手续复杂、甚至有官府小斗出借、大斗收还之事屡禁不止,去岁朝廷重新仗田后,不但没有减轻田赋,还有不少大族强行将应纳的田赋强加到州县的散碎小民头上。 ??养马法,强令民户养马,若是死亡,便要赔偿,多少民户养马失败,致倾家荡产。 ??保甲法让每年农闲时聚集乡军团练,然而农闲又哪来的闲,那团练的时间,正是乡人收拾屋子、伐木采薪、入城做工、给家里添一点荤腥的时间啊。 ??更不提市易法,那才是真正的与民争利至极…… ??这些困惑,时常弥漫在心底,而如今,却都在他看到这个小小的、字迹歪扭拙劣的笔记时,豁然而解。 ??为什么变法会失败,因为王公并没有改变民与官与商之间根本的关系。 ??庶民需要的不是青苗贷,而是需要减轻人头钱和各种摊派;免役法虽好,可以让人交钱给官府另外雇佣人劳役,但朝廷却并没有对免役钱做出管理,他在父亲那就看到,免役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