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86节 (第1/3页)
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划分,只不过有一个倾向而已。 简而言之就是秦砚制作了一个饼,外面的皮是华国观众喜欢吃的,而里面的馅料却是西方观众所喜欢。 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,两个市场口味不一样的问题。 听起来很简单,但是这件事情有多么的困难,只有秦砚自己明白。 难道没有其他的导演试图这样做过吗?有。 李安当年的《饮食男女》其实也是在做这件事情,它外面披着是灯塔国的壳,里面装的是华文化的馅。 除此之外还有太多类似的电影,但绝大部分都失败了。 就像融合菜品一样,口号都喊得很响亮,要让全世界的人都喜欢,结果一不小心就变成全世界都讨厌。 秦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他先让《守门人》电影画面、音乐足够吸引人,而且无论皮或者馅料,都有一定的普适性。 比如说秦砚就不敢用“基督教”牌的馅料,也不敢用“改革开放”的皮。 而且秦砚给灯塔国所提供的电影版本中,有很多华国电影所没有的画面。比如说一些宗教元素的设计,同时他们也没有一些华国官场斗争的片段。 秦砚这么设计,就是为了让两个市场都能够接受《守门人》。 秦砚可不奢望自己再能够拍出《古宅》这样一部同时让全球电影爱好者都为之疯狂的电影,那才是不可复制的奇迹。 虽然《守门人》注定了在两个国家都不能成为最顶尖的电影。 但无论如何秦砚的目的已经达到了,那就是《守门人》在灯塔国获得了不错的票房。 在北美市场票房上升后,秦砚立刻联系了华影。 毕竟这一次华影是《守门人》的发行商,对于《守门人》的票房,华影比谁都焦急。华影把又立刻上报给有关机构。 现在华国依然处于一种极其需要国际认可的状态中。 尤其是2004年刚刚爆发了典型性肺炎,让整个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又有一定的受损。 各方各面的原因,都让华国极需建立起华国的文化招牌。 如果不是国家压力,之前有关机构在《电影拍摄意见》的时候,也不会如此的爽快。 有着有关机构的出面,再加上这件事情就具有宣传价值,所以《公民日报》这样的官方媒体,顺理成章刊登了对于《守门人》的褒扬报道—— “《守门人》,让西方世界知道华国的法律正义!” 这也是秦砚会选择“程序正义”作为创作题材的原因之一。 华国的司法在世界上一直遭受诟病,“华国的司法权力不够独立”、“受到行政影响”、“法律落后”、“华国根本没有法治的土壤”…… 秦砚拍摄的《守门人》也是为了打破了这一种陈旧且错误的观念。 《守门人》不仅仅是一部为了赚钱的商业电影,秦砚更希《守门人》能成为一种文化输出。 为什么10年之后,有那么多的华国人会崇拜西方的文化制度? 那就是来源于日常生活中文化影响,比如说电影中西方的腐朽生活,浪漫自由的爱情,英雄色彩的个人主义…… 如果想要让华国的电影真正的在世界上立足,那就一定要让西方了解和正确认知华国的文化。 而影响最深远的还是《公民日报》所传递出来的价值取向—— “为什么我们需要程序正义?因为我们始终要限制权力的使用,一旦让权力摆脱束缚,可能会危及到更多的受害者。” “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是绝对完美的。” 《公民日报》在2005年是极具有公信力的。 这篇报道出来后,网络关于《守门人》最后的结局到底是好是坏,也有了盖棺定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