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一节拒收1000万元奖金 (第1/1页)
第七卷 敬酒不吃 第一节 拒收1000万元奖金 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打断了我的思绪,痛哭者是黄春江的义子柳水生,其父柳絮涛与黄春江同为12个孤儿之列。早在1965年中秋节那天发生的洪灾中,可怜的柳絮涛再次感染急性血吸虫病去世。 柳水生两岁时,他母亲因受不了洪水和血吸虫的折磨,过不惯天当被水做床的日子,撇下柳絮涛、柳水生父子,改嫁到了沧港镇蔬菜队的一户人家。 苦命的父子俩相依为命。 黄春江试图给柳絮涛再找一个堂客,托人到春柳湖对面的护城公社西湖大队,春柳湖西面,碧莲河边的聂家桥公社熊家铺大队,新兴公社铁路大队,物色了好几个女人,每次约定在媒人家里看对头时,女方对柳絮涛的一表人才十分满意,但一听介绍他是春柳湖的渔民,便都打了退堂鼓。 因为这些女人都知道那首痛心的民谣: 娘呀娘呀娘呀娘, 养女莫嫁打鱼郎; 水鬼吃人虫吸血, 黄肿大肚摆成行; 日守河坡夜守滩, 十天九日饿肚肠; 男人大肚遭惨死, 孤儿寡母去逃荒。 她们宁可找个讨米要饭的叫花子男人做丈夫,也不愿找个渔民男人当老公。 叫花子男人可以一辈子相守,而渔民男人说不定哪天出湖就回不来了。 时光一年年流逝。 柳絮涛的堂客始终没有找好。 黄春江嘱咐梅秋华要多关心柳家父子的生活,衣服破了帮其补,鞋子烂了为其缝。 多年来,黄春江、梅秋华把柳水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疼爱,除了生活上关心体贴,更重要的是鼓励他勤奋学习,凭知识改变命运。 可柳水生对书本始终兴趣不大,只读到高中毕业,回到了春柳湖。 柳絮涛去世后,黄春江、梅秋华为柳水生找对象,帮他结婚成家。 柳水生一直在黄春江、梅秋华的庇荫下成长、生活。 黄春江失踪后,柳水生为其设灵堂,树牌位,天天烧香跪拜,早晚诵读亲手书写的《义父功德书》。 他每诵读一次,皆声泪俱下,令人动容。 侦查中我了解到,黄春江失踪的前三天,春柳湖渔村18岁以上渔民投票表决,形成一致意见: 鉴于黄春江一生对春柳湖的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,尤其是几十年坚持走集体化道路的正确导向不变,春柳湖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才有了欣欣向荣的今天,堪与华西村、南街村媲美。决定授予黄春江突出贡献奖,奖励人民币1000万元。 黄春江拒收。态度非常坚决。 经大家反复做动员,他接受了奖励,颁奖大会上,他从原县委书记周为民手中接过奖金,立马捐给了春柳湖发展基金会,用作春柳湖再建设的启动资金。 为此,春柳湖渔村在柳水生的提议下,选址鲤鱼脑港的鲤鱼嘴码头前,为黄春江建造了一座“春满大江,无私奉公”纪念碑,让后来人了解他的英雄事迹,传承他的革命精神。 我来到鲤鱼脑港,站在这座纪念碑前,心情难以平静。 一个活生生的英雄,怎么突然一下就没有了呢?活不见人,死不见尸。我实在不能相信这个现实。我抬头仰望大理石纪念碑,觉得设计者匠心独运,艺术效果震撼人心。黄春江威武雄健的高大形象顶天立地,他那双火一般的眼睛时刻深情地注视着他一手打造的现代化渔村,他身后美丽的春柳湖,时刻为他弹奏美妙的音乐。 此刻,我仿佛看到黄春江正朝我走来。 我又回到了与他初次见面的情景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