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481节 (第1/2页)
要掌控群臣,想彻底执掌朝政,绝不是易事。没有三年五载,根本做不到。 六皇子很快话锋一转,轻声叹道:“孤是父皇钦封的太子,如今父皇已经安葬,孤却因身体虚弱之故,不能举行登基大典。不知众臣有什么好主意?” 卫国公靖国公这些日子受了裴皇后不少闲气,此时像锯嘴葫芦一般,各自沉默不语。 武将们以卫国公靖国公为首,他们不出声,其余人便也不吭声。 永安侯惨死,镇远候晋宁侯都被关进天牢。只余一个平西侯,有张口说话的分量。他的儿子朱启珏做了驸马,如今身负重任,深得皇后太子信任重用。 平西侯上前一步,第一个张口说话:“末将是个舞刀弄枪的粗人,心思鲁直,想到什么就要说什么。若有什么说得不周全之处,还请太子殿下见谅。” “国不可一日无君。先帝已经葬进皇陵,太子殿下就该登基为新帝。可以先登基,正了名分再说。至于登基大典和祭祀太庙一事,可以等殿下身体痊愈了再进行。” 六皇子目中闪过满意之色。 他心里也是这么打算的。不过,这等事,总不能自己张口说出来。 在数日前,他在朱启珏面前暗示了几句。朱启珏心思也算细密,琢磨了两天后,悄然令人送信给亲爹平西侯。 也因此,平西侯今日第一个张口提议先登基后举行典礼。 六皇子心里千肯万肯,面上却露出迟疑又惭愧的神情:“历朝从未有过先登基再举行典礼的先例,孤开此先例,心里实在惭愧。” 卫国公靖国公心里同时呵呵一声。 演得这么明显,当众臣是傻瓜,看不出来吗? 话说回来,除非他们有拥立其他皇子坐龙椅的打算,否则也只能这样了。 六皇子没看卫国公靖国公,而是看向礼部周尚书:“周太傅是礼部尚书,天子登基的典礼都归太傅掌管。不知太傅以为此事是否可行?” 周尚书是六皇子最忠实的支持者,闻言拱手沉声说道:“老臣以为此事可行。事情不可能一成不变,规矩也可因势制定。殿下身体支撑不住登基典礼,老臣提议,将登基典礼延至明年。” 户部梁尚书不假思索地附和:“臣附议。” 吏部尚书也很快表态:“臣也附议。” 文臣们一个接着一个附议,武将们也不能再沉默了。 卫国公终于张口,一锤定音:“老臣也赞成。” 六皇子心里舒了一口气,温声说道:“既然众臣都附议,此事就这么定了。具体事宜,由礼部定个章程吧!” 周尚书恭声领命。 先不说周尚书是太子太傅,就只凭他礼部尚书的身份,接下这桩差事也是理所应当。 卫国公靖国公心里是否不快,无人知晓。两只官场老狐狸,都是一脸欣然赞成。 …… 商议完这一桩事后,卫国公张口问道:“大皇子殿下四皇子殿下等人都在天牢里,不知太子殿下要如何处置?” 靖国公紧接着接过话茬:“镇远候晋宁侯也一直被关在宫中天牢。按朝中律法,朝臣犯下重罪,当由刑部问审定罪。不知殿下何时下令,将镇远候晋宁侯移交至刑部?” 手足相残,大皇子四皇子死不足惜,怎么处置臣子们都不会多嘴。 不过,镇远候晋宁侯的事,却是众臣关注的重点。这和众臣们都息息相关。 要是开了先例,皇权凌驾朝廷律法之上,岂不是对臣子要杀就杀要剐就剐了? 这一回,就连平西侯也不会站在六皇子这边。他的目光紧紧落在六皇子的脸上,看六皇子如何应对。 六皇子显然早已思虑过此事,缓缓说道:“卫国公晋国公,你们心里在担心什么,孤很清楚。你们是怕孤不顾律法,不问青红皂白,杀了镇远候晋宁侯。也怕开了先例,以后臣子们就成了砧板上的鱼肉。” 卫国公靖国公一起拱手道:“老臣不敢。” 已经这么想了,有什么不敢的? 六皇子嘴角露出一丝讥讽,淡淡说了下去:“孤不会乱杀无辜,众卿大可放心。事涉重大,孤要亲自问审,再给他们定罪。” 说着,又叹了一声:“可惜孤病体虚弱,不能下榻,也进不得天牢。现在,便委屈他们一段时日,暂且在天牢里待着。等孤的身体好了,再亲自问审晋宁侯镇远候!” 众臣:“……” 第七百三十七章 立威 六皇子这一手,实在厉害。 照眼下看来,六皇子少说也得调养一年半载。最要紧的天子登基典礼,都得延迟到明年举行。 六皇子一日没痊愈,一日不能进天牢。晋宁侯镇远候就得一直被关在宫中天牢里…… 真是厉害! 平西侯心里暗叹,不再犹豫,张口说道:“殿下所言颇有道理。” 有道理个屁! 这是要借着此事削弱武将势力,抬举文臣。毛还没长齐,这制衡之术倒是用得麻溜。平西侯自己也是武将,难道这一点都看不出来? 卫国公心中恼怒,面上却未流露:“老臣斗胆冒昧,说上几句。镇远候晋宁侯皆是朝中重臣,一个掌管御林军马军,一个是神卫军统领。他们若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