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488节 (第1/2页)
程锦容莞尔一笑:“四弟有这样的想法,着实难得。” 女子嫁人后,应该伺候公婆相夫教子。这是世人普遍的想法。好在贺府内宅安宁和睦,有程锦容先例在前,程锦宜也可随时出府义诊。 “是啊,四郎对我很好。”程锦宜的语气里满是甜意:“嫁他为妻,是我此生最大的福气。” 姐妹两个低声闲话,很快,便有丫鬟来禀报:“启禀世子夫人,启禀四少奶奶,门房派人来传信,程夫人来了。” 丫鬟口中的程夫人,正是程锦宜的亲娘程锦容的大伯母赵氏。 程锦宜又惊又喜,霍然起身:“母亲怎么忽然来了?” 第七百四十八章 静好(二) 夫家虽好,程锦宜也时时惦记着娘家和家人。听闻亲娘登门,程锦宜满面喜色:“定是母亲想我了。我这就去正门处相迎。” 也不想想,要是专门来看她,消息怎么会送到凌云阁来? 赵氏为了什么登门,程锦容心中了然。她没有扫程锦宜的兴致,顺着程锦宜的话音笑道:“也好,我身边不便,就在院子里等你们。” 贺四郎一听说岳母来了,立刻放下阿圆阿满:“锦宜,我陪你一起去。” 程锦宜夫妻快步去了正门处相迎。 赵氏满面喜色,见了女儿和女婿,心里更开怀。 贺四郎嘴甜又乖巧,拱手行礼后,扶着岳母的胳膊:“岳母,小婿扶着你进府。” “我好腿好脚的,自己走就行了。”赵氏乐呵呵地笑道,口中这么说,到底没推拒女婿的殷勤。被女儿女婿一同搀扶着进了府。 到了此时,程锦宜才隐约觉得不对劲:“母亲,你今日登门,是来看我,还是特意来看容堂姐?” 赵氏白了女儿一眼:“在贺家,你得称呼一声三嫂。别仗着女婿疼你长辈和蔼,就这般没规矩。” 程锦宜吐了吐舌头,俏皮地一笑:“是是是,以后我叫三嫂就是。” 赵氏转头看向女婿贺四郎,和颜悦色地说道:“锦宜自小娇惯,我们程家人口少,大家大族的规矩她不太懂。有什么不到不是之处,你多教一教她。” 贺四郎立刻说道:“岳母言重了。锦宜这样就很好。” 程锦宜甜甜一笑。 小夫妻两个眉目传情,赵氏看在眼里,也觉快慰。 一路到了凌云阁,程锦容在院门处相迎,正要敛衽行礼,赵氏已快步上前,笑着说道:“你还在养伤,就别多礼了。我们进屋子里坐下说话。” 程锦容笑盈盈地应了。 程锦宜也要跟着往里走。 赵氏咳嗽一声,冲程锦宜使了个眼色:“我和你三嫂有事商议。你们就不必相陪了。” 程锦宜:“……” 程锦宜眼睁睁地看着亲娘和堂姐走了,忍不住噘噘嘴:“什么事这么神秘,还要瞒着我。” 贺四郎心思细密,略一思忖笑道:“岳母一脸喜悦,三嫂也是满目笑意,可见是一件喜事。” “我们先回去,等着好消息便是。” …… 赵氏一坐下,就迫不及待地笑道:“我今日上午接到了你爹的来信。一看信,可把我高兴坏了。” “我和你大伯父,没少写信劝他。可他是个认死理的犟脾气,怎么劝也没用。” “现在他总算想通了。他这个年龄,也不算老。等续娶了妻子,再生一两个孩子,香火也就传下去了。” 话一出口,赵氏又觉得有些不妥,立刻又笑道:“锦容,我说这些,没有别的意思。你的医术已经青出于蓝胜于蓝,你爹有你这般出众的女儿,面上不知多有光……” “大伯母,”程锦容微笑着接过话茬:“你想说的,我都清楚。其实,这件事就是我张口劝的我爹。” 赵氏先是一愣,很快反应过来:“我也正奇怪呢!你爹怎么忽然就开窍了?原来是你写信劝了他。” 女儿劝亲爹续娶,着实少见。 程锦容微微笑道:“我爹为我娘守身多年,这一片深情,对得起我娘了。趁着我爹还没老,也该续弦成家才是。” “我身为女儿,不便出面。这桩事,就得劳烦大伯母操心了。” 说完,起身冲赵氏行了一礼。 赵氏立刻起身嗔道:“你身体还没好,可别行礼伤了身子。你大伯父和你爹是亲兄弟,他也是我眼看着长大的。俗话说,长嫂如母。他的亲事,我这个做嫂子的,操心也是理所应当。” “你快些坐下,我们再慢慢说话。” 赵氏的目光里,蕴满关切。 程锦容心头一暖,笑着坐下,对赵氏说道:“我爹可在信中说了想续娶什么样的女子?” 不提这个还好,一提这些,赵氏又是好气又是好笑:“说了。别的男子都喜欢美貌年轻的姑娘,你爹倒好,张口就说年龄三旬左右便好。还说娶一个孀居或和离过的女子。门第也可以低一些。” “他今年未过四旬,正值盛年,又是名满天下的神医,有着六品官职。再者,我们程家出了名的家风清正。只要放出风声,定能为他择一门不错的亲事。” “他这是担心边关清苦,富贵出身的女子过不了清苦日子。”程锦容轻声道:“大伯母就按着我爹的心意,寻一门合适的亲事便可。” 程望在写给兄嫂